西藏创作之旅









这次西藏之行分为两段。缘起是由吉本岗艺术中心与和美术馆联合发起的项目“山海见地——艺术家驻地计划”。身为首轮受邀的艺术家,陈英杰和陈粉丸由粤入藏,展开为期近十天的在地探访与创作。旅途从拉萨出发,先是途径白居寺,研习十五世纪西藏壁画的巅峰之作,而后探索艾旺寺,参访七至八世纪的高古造像,随后深入喜马拉雅地区腹地深处,徒步藏区原始森林,前往海拔高达4800米的位于悬崖之上的真桑寺等地。
一路上,两位艺术家随当地手工艺人体验藏纸的制作,选料、打浆、抄造、晾晒,每一步都是珍稀的传承。而在羊卓雍措眺望乃钦康桑雪顶的记忆,更唤起对于自然与信仰的敬畏。结束驻地后,陈英杰重新由拉萨出发,独自写生。
在西藏写生的这几天打破了他很多计划和规则。无常的天气让他变得更敏锐、更亢奋,也更疲累。就连熟悉的喷枪在风雨中也不再听他的话。喷漆和颜料有了自己的主张,去往他控制不了的地方。就像那天在喜马拉雅山下作画,好不容易等风暴离去,他将整个画布倚着车,用粗绳牢牢地绑在一起,可风依旧将画布吹得隆起,在画框上掀起海浪。
在山下,没有所谓的重振旗鼓,只有珍惜此刻的一鼓作气。他张开左手抵住画布,让它尽可能不在画框上蹦床,右手开始迅速起笔,所有动作都要果敢、冷静。如果说,以往喷漆留在画布上的痕迹接近于东方水墨的气韵,那是独属于陈英杰的绘画语言,那这张来自喜马拉雅山下的作品是自然的礼物。风雨是世上最纯真的艺术家。陈英杰喜爱这件作品。“画的过程很沮丧,但回到工作室张开画布后,发现它已经有自己的世界。”作品名《西藏写生-风暴之后》是他为作品留下的最后的封印。
而在玛旁雍措,那张长达十米的绘画至今还未起名。坐在岸边一小时才开始动笔的陈英杰并不知道那将会是他第一张未完成却在美术馆展出的大画。